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联手试图在五年时间里用三个“常设展”——“时间”“万物”“空间”三部曲,梳理串联 20 世纪以来世界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。“万物的声音”是继“时间的形态”之后的第二个常设大展,“万物”成长于“时间”,生长于“空间”,它连接着前后两个主题。
相比“时间”在朋友圈的病毒式宣传,“万物的声音”正如它的展名——安静。沉浸式的体验,可以触碰到历史,梳理其脉络,探索表象之下隐藏的深层含义!
从立体主义先驱、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先锋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,乔治·布拉克 、巴勃罗·毕加索、费尔南·莱热、马塞尔·杜尚、曼·雷、让·丁格利、塔蒂亚娜·特罗维、梁慧圭等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铺陈在2个巨大的展厅。
从艺术家阿尔贝托·马格内利的《静物与苹果》开始,顺时针踱过《小提琴与玻璃杯》《吉他与水果盘》,驻足停留在毕加索《含古代头像的静物》前。立体主义艺术家们尝试用基本的几何形状将物体分解、重组,将物体从客观形式限制中解放出来。万物的声音从这里开始发声。
杜尚则以前无古人的姿态彻底推翻了前辈们的旧程式,从架上绘画的视野中跳脱出来,彻底刷新了艺术品的定义。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“现成品”在艺术家的意愿下成为“艺术品”,从小便池晋升为“泉”。当路过“贫血”单调旋转镜头,记得抬头看一眼他的“帽架”。
从喧嚣的白日梦醒来,眼前重回平静现实。《画家与模特》从窗口遥望而出或许就是《乡下的一天》。艺术家重新将话语权交给了事物本身。长久地凝视“现实的表象”,真理可能就藏匿其中,摄影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聚焦了视线的凝视。
穿过杜尚打开的艺术的脑洞,一脚跨入白日梦现场,达利长面包跟墨水瓶创作的《催眠时钟》欢迎你走进这场物的狂欢。洛普洛浦介绍的年轻女孩看不清脸,头发根根分明从画里散落;《缓慢之日》的物品承受不住时间与高温,在沙漠里瘫软;机器人抱着机器人在骑器械自行车……
走过镜头凝视的长廊,一整排扁平的椅子挂满墙面,在这场物的简史里,物品成为了创作的单个元素,不同物体被拼拼凑凑地组合,从熟悉的日常用品里激活出新的生命力。想要跑的桌子接了四个自行车轮;铁皮水桶里长出了灯;像塑料打气筒的绿色长条成了椅子的义肢……
「西岸美术馆」
📌龙腾大道2600号
⌚开放时间:二楼展厅 10:0017:00
(16:00停止入场),周一闭馆;
一楼、B1 10:0022:00;
书店、咖啡馆、餐厅、酒吧等沿江商业配套服务周一照常营业
票价:平日票70元/人,周末及节假日票80元/人;平日联票150元/人,周末及节假日联票 170元/人